【成赋专栏】现代启示录(2)


成赋 五百强企业政府与公司事务部


举办活动,了解需求,说得简单,实则不易。正如一个硬币的两面,需求也是从两个方面来谈的,有硬性的,也有软性的。

这次公司的百年庆典,硬性的需求,比较容易解决。比如来宾数量、会场需求、餐饮标准,用车情况,这些需求统计已经有无数公司发明了无数表格对接,无论内部外部都适用。说白了,硬性需求无非衣食住行四件事,问清楚数量,做出预留,再查看公司差旅标准,找会场,订酒店,直接执行就是了,不难。

软性需求

但是需求中另外的一面,软性的需求,就没那么容易解决了。在这次百年庆典的亚洲庆典中,如何解决客户的邀请,就是个很大的问题。公司的亚洲管理层会议是了解各个国家需求的月度会议,既有每个国家的业务负责人,也有亚洲区的业务负责人。而且在每个国家,随着国家业务领域的不同,负责人熟悉的客户和行业也就不同,也就是说大家的立场不太一样。

活动放在中国举办,中国区的负责人当然提出会议要办得具有中国特色。

可是也有很多国家说,既然是亚洲庆典,那么要体现亚洲的多样化,不能什么都是中国的。要在会议的管理中体现出这些需求,就不太容易了。

虽然,中国、日本、韩国这亚太的传统三强占全球业务的很大比重,可是印度是新兴市场,他们发展很快,也要求有话语权。因此在会议中,印度的代表提出了很多需求,比如增加印度客户的比重,在会议中增加印度的发言代表等。

这些需求虽然在会议记录上体现了,却在会后遭到了很多国家的反对,甚至有人直接说,很多印度客户自顾自发展,毫无忠诚度可言,为什么要邀请这样的客户来参加活动?

内部话语权

公司的内部庆典活动,也有同样的问题。有些业务部门,对话语权业务比较在意,总是利用自己人数多、业务量大来提出特殊的要求,或者要求在最后的决定过程中占最重要的比重。

但是任何一个跨国公司,都强调公司是尊重每个员工的,这意味着,无论部门大小,每个人都应该在会议中体现出自己存在。比如公司的IT部门,人不是很多,可是现在的活动都强调用科技实现互动,没有IT部门的踊跃参与是不可能的。

这两个例子,就是需求中的另一面的充分体现。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?其实就两个字:沟通。

* 以上言论为作者本人观点,不代表本刊立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