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周宏辉专栏】加班狗的自我批评
周宏辉
康辉集团国际会议展览有限公司副总经理
马爸爸等一众超级精英们对“996工作制”的夸赞,使得加班的事成为最近热议的社会话题之一。会奖行业,也是个加班的重点地区。无论是在活动前期策划方案、整理报价、投标竞标,还是项目执行中各个细节的落实,都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。于是,加班就成了大家的常态,不加班反倒是件稀罕事。相比经常吐槽加班的程序猿们,会奖行业的加班,无论从时间长度、还是工作强度上,一点也不弱。可是,并非加了班就一定能落下什么好儿,没准还是事倍功半,惹上一身的骚。正所谓拉车不看路,累死也活该啊!
耳聪目明,有的放矢,才能不白干活、少白干活
会奖圈的加班狗们,经常感觉自己被客户反复折腾的不行,一遍一遍地改设计、换思路、调方案,却总还是不能达到客户的要求。这种白跑战士磨鞋底儿的事,费力不讨好,常常是加班的主要原因。
先抛开客户方面的问题的不表,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,我们自己是不是也有毛病呢?其实有个最重要的问题,常常被我们忽视。这就是:没有把自己的位置摆正。会展公司也好,公关公司也罢,并不是活动的主体,而只是一个服务单位,客户才是活动的主体。服务单位的工作首先是要完成客户的需求,而不是实现自的想法。使唤丫头拿钥匙,当家并不做主。但是拿了钥匙的使唤丫头,却常常会有做主的幻觉。常见的错误就是还没把客户需求琢磨透彻,就立马顺着自己意愿想当然地去埋头苦干了。耗时费力地做出来的东西,与客户的想法不合拍,肯定会被挑出来一大堆毛病,甚至会因为思路方向的跑偏被全盘否定,于是只能推倒重来,加班加点地返工。这种加班是不是自找的呢?
因为晒了两天网,只能三天狂打鱼!
会奖活动,都是team work,无法一个人单打独斗。团队合作,说起来容易,做好就很难。项目负责人,是基层团队的头目,不会合理分工却也是常见的弱点。团队配合就如同群马拉车,既要有驾辕的服,也得有拉车的骖騑,大家在该出力的时间各自出力,形成合力,才能让车子跑的又快又稳。
统筹一个工作任务,分解为若干小的任务,再分配下去且责任到人,在规定的时间点完成交回。如何能让大家按部就班地工作,任何时间不能有人闲着窝工,而另外一些人却在百米冲刺,这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合理有序地安排分配工作任务,是项目负责人的一种能力。动过脑子也未必就能安排的很好,不动脑子就肯定安排的不好。一个项目,先被leader 自己攥着别人介入不进去,最后一刹那却一下拉进整个团队来,要求大家加班赶工,是不是也很常见?日常不收拾,全靠大扫除。这样的工作方式,不加班才怪呢!
不加班,是大家的心愿。加班太多,谁都不乐意。若要从各个方面找找原因,可能发现自找的加班其实还真不少。我们的理想状态是:能一次性准确完成任务,不拉抽屉瞎折腾;有条不紊按部就班的团队分工合作,不窝工也不狂奔。要实现这样的理想状态,自身沟通能力和管理能力的提升,是最最重要的关键点。正常的加班无法完全杜绝,无效的加班却是必须要尽可能避免的。
* 以上言论为作者本人观点,不代表本刊立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