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周宏辉专栏】加班狗的抱怨
周宏辉
康辉集团国际会议展览有限公司副总经理
本着认真的态度,投入的精神,尊重他人,尊重他人的时间,尊重他人的劳动,才是最佳的合作状态。
会展圈的加班狗们做过自我批评之后,愈加不能平静,内心中有着更多的愤怨。毕竟,很多加班,是来源自客户方,而非自己的原因。客户方的不专业,会给服务商带来许多本来并不需要的加班。服务商作为乙方,常常是既不敢怒,又不敢言。只能任由怨气窝在心里,与日俱增地累积。这种原因造成的被迫加班,确实很常见。
画面一:只听得百家争鸣喳喳叫,却不见有人拍板儿做决定
俗话说,家有千口主事儿一人。双方在项目中合作,各方都要有个主事儿的负责人才行。客户方有些项目参与者,虽然并非项目的负责人,却有着极强的甲方意识,经常会超越项目中自己的职责分工,啥都要指手画脚几句。反正我是甲方,我说啥你都得听着,都得去办。于是,讨论方案时经常是鸡一嘴鸭一嘴的,各种靠谱和不靠谱的意见齐飞。特别是讨论方案的艺术性时,本来美不美多是主观看法,不是客观标准,就更要争先恐后抢着说话了。意见太多太杂,不能形成共识,无法达成确定的方案,只能是贻误时间,造成拖延。再遇到正头的项目负责人迟迟不进入状态,始终不做判断和决定,龙套们就抢了主角的戏,只能是越说越多越乱越拖延。最后只能加班加点才能抢回之前被浪费的时间。既然大家有职责和分工,就该谁家孩子谁抱走,不必越俎代庖。不是自己负责的工作部分,提些建议是好的,但是过多干涉就是添乱了。俗话说,被窝里面伸脚丫子,你算第几把手?该管啥管啥去!
画面二:天天拉抽屉,每天都是下岗再就业——从头再来
大家在同一个项目中合作,应该是在充分交流和沟通中,不断对各种可能性做比较和取舍,最后形成一个可行的确定方案,再细化完善,直至最后执行。这个过程中,最怕碰到思路不清晰、不用心的合作伙伴,成天不断“拉抽屉”。本来之前讨论中,已经根据各种条件限制,确定是不可行的东西,到下次再继续讨论时,这事就跟从来没说过似的,又从头再来一遍又一遍讨论。在“麦兜吃面”的笑话中,时间被慢慢消耗过去了,但事情却没啥进展。堆积到最后时刻,临近截至时间,匆忙做个决定,大家再加班加点去赶进度。仓促之中的赶工,工作质量一定难免有瑕疵。理想的工作过程,都是在昨天的基础上,展开今天新的工作。若总是经常性地反复,每天瞎折腾,要么属于态度不认真,要么就是脑子不好使。这样导致的被动加班,让前期许多努力都化为无效劳动,最让人心里憋屈。
项目管理的过程,就是协调各种想法和资源。本着认真的态度,投入的精神,尊重他人,尊重他人的时间,尊重他人的劳动,才是最佳的合作状态。这样的状态,才能避免无效和无意义的加班。才能让加班狗们不再抱怨。
* 以上言论为作者本人观点,不代表本刊立场